清晨的阳光洒在怀宁县三桥镇双塘村的鸭棚上,脱贫户余结男正忙着给鸭群投喂饲料,竹制的鸭棚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嘎嘎声。看到帮扶干部走进院子,他甩了甩手上的水珠迎上去,黝黑的脸上堆着笑:“今年养的 500 只麻鸭,多亏镇上农技员指导防疫,上半年出栏的 300 多只全卖上了好价钱。申请的产业奖补到账后,我又添了 200 只鸭苗,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劲儿!”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 “牛鼻子”,而精准有效的产业帮扶则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。近年来,怀宁县三桥镇锚定 “产业强镇、特色富民” 目标,以 “四带一自”(基地(园区)带动、龙头企业带动、农民合作社带动、能人大户带动,脱贫户(含监测对象)自我发展)模式为抓手,构建“选种精准化、服务全链条、收益可持续” 的产业发展体系,让特色种养业成为群众增收的“摇钱树”。
在产业布局上,三桥镇立足沿湖低洼地、丘陵坡地等资源禀赋,逐户摸排脱贫户、监测对象的劳动能力与发展意愿,形成 “一户一策” 产业清单:沿大沙河片区发展稻虾共养、生态鸭养殖等水产项目,岗地片区推广高粱、绿豆等耐旱杂粮种植,丘陵区培育散养土鸡、山羊等畜禽产业,真正做到 “地块选产业、产业对农户”。双塘村的水产养殖、社塘岭村的杂粮种植、龙门村的畜禽养殖等特色板块已初具规模,形成 “一村一品” 的差异化发展格局。
为破解农户“想发展却怕风险、有干劲却缺技术” 的难题,镇里组建了由 12 名农技专家组成的服务专班,实行 “每周驻村2天、每月集中培训1次”的服务机制。从鸭苗选种、疫病防治到杂粮播种时机、水肥管理,农技员们带着《特色种养技术手册》上门指导,全年开展专题培训15 场次,解决养殖防疫、作物病虫害等难题 200 余件。“以前养鸭总怕闹病死苗,现在技术员随叫随到,还给我们建了养殖档案,心里踏实多了!”余结男的话道出了农户的心声。
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让产业红利更可持续。通过 “合作社 + 基地 + 农户” 模式,全镇 1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脱贫户签订产销协议,统一提供种苗、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收购销售,让农户既能通过养殖种植获收益,又能分享加工、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。2025 年,全镇 94 户脱贫户、监测对象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户均增收 2300 元,其中16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增收超 3000 元。
从 “输血式帮扶” 到 “造血式发展”,三桥镇以特色产业为支点,不仅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,更培育出一批懂技术、善经营的 “新农人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。如今的三桥镇,田间稻浪翻滚,棚里禽畜兴旺,产业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汪和亮
宜人配资-宜人配资官网-上海配资知识网-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